ITIL(信息技術基礎架構庫)是一套被廣泛采用的IT服務管理最佳實踐框架,其核心內容可歸納為五大核心模塊及跨生命周期管理原則,旨在通過標準化流程實現技術與業務的深度融合,提升IT服務價值。
五大核心模塊
1.服務戰略
制定IT服務的長期目標和策略,確保與業務需求對齊。涵蓋財務管理(預算、成本核算)、需求管理(預測業務需求)、業務關系管理(維護與業務部門的協作)等,為IT服務提供戰略指導。
2.服務設計
規劃新服務或改進現有服務,確保滿足業務需求。包括服務目錄管理(清晰描述服務內容)、服務級別管理(定義服務質量標準)、信息安全管理(保護數據機密性)等,為服務實施提供藍圖。
3.服務過渡
管理服務從設計到運營的過渡,降低變更風險。包含變更管理(控制服務變更流程)、發布與部署管理(計劃服務發布)、知識管理(共享團隊經驗)等,確保新服務平穩上線。
4.服務運營
執行日常服務管理,保障服務穩定運行。涵蓋事件管理(快速響應服務中斷)、問題管理(分析根本原因并預防復發)、訪問管理(控制用戶權限)等,確保服務按約定交付。
5.持續服務改進
通過評估和優化提升服務效率與質量。包括服務評估(定期審查服務表現)、流程評估(優化管理流程)、改進計劃制定(推動持續優化)等,形成閉環管理。
跨生命周期管理原則
服務價值系統(SVS):整合組織資源與活動,確保各模塊協同創造價值。
四維模型:從組織、信息、合作伙伴、流程四個維度考量服務管理,支持全球化策略。
34項管理實踐:分為一般管理、服務管理、技術管理三大類,提供具體操作指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