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TIL的英文全稱為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,直譯為“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庫”。它是由英國中央計算機與電信局(CCTA,后并入英國商務部OGC)于20世紀80年代末開發的一套IT服務管理最佳實踐框架,旨在通過標準化流程提升IT服務質量與效率,現已成為全球IT服務管理領域公認的事實標準。
ITIL的核心目標是將IT服務與業務需求緊密結合,通過系統化、流程化的管理方法,幫助企業優化IT資源利用,降低運營成本,并增強風險管控能力。其框架涵蓋IT服務全生命周期,包括服務戰略、設計、過渡、運營及持續改進五大階段,并細分為事件管理、問題管理、變更管理、服務級別管理等關鍵流程。例如,事件管理流程通過快速響應和解決服務中斷,減少業務影響;問題管理則通過分析事件根本原因,預防問題復發,從而提升服務穩定性。
作為最佳實踐集合,ITIL的靈活性使其適用于不同規模和行業的企業。它不強制要求完全遵循所有流程,而是允許組織根據自身需求調整實施范圍。例如,金融行業可能更側重服務連續性管理,而制造業可能優先關注變更管理以保障生產系統穩定。
隨著數字化轉型加速,ITIL不斷演進以適應新技術趨勢。其最新版本ITIL 4引入了34種管理實踐,涵蓋技術、服務及通用管理領域,并強調價值共創與敏捷協作,幫助企業在云計算、大數據等環境中構建更具韌性的IT服務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