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據PMBOK®指南第六版,項目范圍管理包含以下六個過程:
1. 規劃范圍管理
這是制定范圍管理計劃和需求管理計劃的過程,確定如何定義、確認和控制項目范圍。
關鍵輸出:
范圍管理計劃:描述如何定義、制定、監督、控制和確認項目范圍
需求管理計劃:描述如何分析、記錄和管理項目需求
工具與技術:
專家判斷
數據分析(備選方案分析)
會議
2. 收集需求
這一過程旨在確定、記錄并管理干系人的需要和需求,以達成項目目標。
關鍵輸出:需求文件、需求跟蹤矩陣
常用技術:
訪談
焦點小組
問卷調查
頭腦風暴
名義小組技術
觀察法(工作跟蹤)
原型法
標桿對照
系統交互圖
文件分析
實踐建議:需求應具體、可測量、可測試,并優先排序。使用需求跟蹤矩陣可確保每個需求都有明確的來源、優先級和驗證方法。
3. 定義范圍
基于收集的需求,制定項目和產品詳細描述的過程。
關鍵輸出:項目范圍說明書
項目范圍說明書內容:
產品范圍描述
可交付成果
驗收標準
項目的除外責任(明確說明不包括什么)
工具與技術:
專家判斷
產品分析
備選方案生成
引導(研討會)
4. 創建工作分解結構(WBS)
將項目可交付成果和項目工作分解為較小、更易于管理的組件的過程。
關鍵輸出:范圍基準(包括WBS、WBS詞典和項目范圍說明書)
WBS創建原則:
100%規則:下一層級之和必須100%代表上一層級
面向可交付成果
層次結構通常為4-6層
每個元素有唯一標識符
不顯示工作順序或依賴關系
WBS詞典內容:
賬戶編碼標識
工作描述
負責組織
進度里程碑
相關活動
所需資源
成本估算
質量要求
驗收標準
技術參考文獻
協議信息
5. 確認范圍
正式驗收已完成項目可交付成果的過程。
關鍵輸出:驗收的可交付成果、工作績效信息、變更請求
重要提示:
確認范圍是監控過程組的過程
與質量控制不同(確認范圍關注驗收,質量控制關注正確性)
需要客戶或發起人參與
應定期進行,而不僅是在項目結束時
6. 控制范圍
監督項目和產品范圍狀態,管理范圍基準變更的過程。
關鍵活動:
分析范圍績效
評估變更影響
管理范圍基準變更
防止范圍蔓延
工具與技術:
偏差分析
趨勢分析
變更控制工具